搜索
首页 《塞外杂咏》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意思:天山万笏高耸琼瑶,引导我们向西走陪伴寂寥。

出自作者[清]林则徐的《塞外杂咏》

全文创作背景

《塞外杂咏》是清朝林则徐创作的一组诗,描写了他在伊犁戍守期间对塞外风光的感受和思考。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林则徐的经历密切相关。林则徐作为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曾经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然而,由于清王朝的屈膝软弱,林则徐的举动引起了英国侵略者的不满,最终导致他被革职并被谪戍伊犁。在伊犁期间,林则徐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对塞外的壮丽风光产生了深刻的感受,于是创作了《塞外杂咏》这组诗,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天晴雪共难消。
作者介绍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关键词解释

  • 琼瑶

    读音:qióng yáo

    繁体字:瓊瑤

    英语:Qiongyao

    意思:(琼瑶,琼瑶)

    1.美玉。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毛传:“

  • 天山

    读音:tiān shān

    繁体字:天山

    英语:Tianshan Mountains

    意思:
    1.山名。
    (1)一名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
    北魏·太延四

  • 万笏

    读音:wàn hù

    繁体字:萬笏

    意思:(万笏,万笏)
    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狭长的手板。“万笏”比喻丛立的群山。
    明·华钥《吴中胜记》:“庙后天平如锦屏。入座,其峰皆立,僧曰:‘此万笏朝天也。’”清·

  • 行伴

    读音:xíng bàn

    繁体字:行伴

    意思:I
    出行的同伴。
    II
    同行当的伙伴。
    《百喻经伎儿着戏罗剎服共相惊怖喻》:“伎人之中有患寒者,着彼戏衣罗剎之服,向火而坐,时行伴中从睡寤者,卒见火

  • 寂寥

    读音:jì liáo

    繁体字:寂寥

    英语:solitude

    意思: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注:“寂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