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子由除日见寄》 薄宦驱我西,远别不容惜。

薄宦驱我西,远别不容惜。

意思:薄宦驱使我西,远别不宽容。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次韵子由除日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诗,充满了离别、怀旧、感叹人生的情感。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薄宦驱我西,远别不容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官职而被迫离别的痛苦心情。“方愁后会远,未暇忧岁夕。”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无法顾及眼前困境的无奈。 “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离别之际,虽然努力寻欢作乐,却因为情绪低落而无法真正享受。同时,“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通过描绘地方美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无法挽回的遗憾,展现了时间流逝的无情。 “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则体现了诗人对时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得到与失去的不平衡。而“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通过对驱鬼活动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寒梅与冻杏,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命力的赞美。“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则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认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不必过于追求声名。 最后,“胡为独多感,不见膏自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感慨,为何总是多愁善感,而无法享受生活的美好。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薄宦驱我西,远别不容惜。
方愁後会远,未暇忧岁夕。
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
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
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
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
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
攀条为惆怅,玉蕊何时折。
不忧春艳晚,行见弃夏核。
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
胡为独多感,不见膏自炙。
诗来苦相宽,子意远可射。
依依见其面,疑子在咫尺。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不容

    读音:bù róng

    繁体字:不容

    短语:驳回 拒

    英语:not tolerate

    意思:
    1.不能容纳;不能宽容。
    《论语乡党》:“入公门,鞠躬如也

  • 薄宦

    读音:bó huàn

    繁体字:薄宦

    意思:卑微的官职。有时用为谦辞。
    晋·陶潜《尚长禽庆赞》:“尚子昔薄宦,妻孥共早晚。”
    逯钦立注:“薄宦,作下吏。”
    唐·高适《鉅鹿赠李少府》诗:“李侯虽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