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太湖诗·石板(在石公山前)》 此事少知者,唯应波上鸥。

此事少知者,唯应波上鸥。

意思:这件事知道的少,只应波上躯。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太湖诗·石板(在石公山前)》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想象的诗。诗中描绘的景色独特而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首段描绘的是一块石头在水中的倒影,它像一块浮在水面上的青色玉洲,光滑如龙剑,形状如蛇矛。这里的比喻生动形象,石头在水中的倒影仿佛有了生命,仿佛水中的世界就是另一个独立的存在。接着诗人描绘了水面的动态,在狂波之中,它忽然变得平静,浩渺的气势在清流中漂浮。 诗人用“翠黛色”来形容石头的倒影,仿佛将太湖的秋色抹破,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诗人对自然的描绘充满了诗意和想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诗人接着表达了他的愿望,希望在三五个秋夜,能够带着酒,划着小舟,去那青玉洲上,邀请月亮夫人,在上头尽情歌唱。这里诗人把月亮夫人当作一个女性形象来描绘,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气息。 然而,诗人也有些许的担忧,他担心夜空的宽广,月亮夫人可能会向虚无的皇天拜谢仙侯。这种担忧也增添了诗的深度和复杂性。 最后,诗人似乎想要为这块石头建立一座碑,为它在水面上的倒影建造一座十二层的楼阁。他写下琼瑶般的诗句,然而却无人能留住石板上的这些字迹。这似乎是对自然和人类之间关系的思考,人类试图去理解并留住自然的美,但却发现这种美是如此的难以捉摸和留住。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充满了诗人的想象和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担忧,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理解。这是一首富有诗意和深度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翠石数百步,如板漂不流。
空疑水妃意,浮出青玉洲。
中若莹龙剑,外唯叠蛇矛。
狂波忽然死,浩气清且浮。
似将翠黛色,抹破太湖秋。
安得三五夕,携酒棹扁舟。
召取月夫人,啸歌于上头。
又恐霄景阔,虚皇拜仙侯。
欲建九锡碑,当立十二楼。
琼文忽然下,石板谁能留?
此事少知者,唯应波上鸥。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知者

    读音:zhī zhě

    繁体字:知者

    意思:I
    能瞭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元稹《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苏轼《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 此事

    读音:拼音:cǐ shì 五笔:hxgk

    此事的解释

    词语分解

    • 此的解释 此 ǐ 这,这个,与“彼”相对:此间。此后。此生。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从此。因此。 这里,这儿:到此为止。 彼 笔画数:; 部首: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