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谓知者,知音只在心。
意思:什么样的人是知道的,了解音乐只在心里。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演绎吟》
全文赏析
这首诗《何者谓知者,知音只在心。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知者”与“知音”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内心的觉悟来开物成务。
首两句“何者谓知者,知音只在心。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中,“何者谓知者”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什么是“知者”,而“知音只在心”则表明“知者”的真正理解并不需要外在的证明,而是存在于内心深处。“肝脾无效验”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才是最重要的。而“锺鼓漫搜寻”则暗示了对表面形式和效果的忽视,即不要过分关注外在的表现和评价,而应注重内在的修养和领悟。
接下来的两句“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进一步阐述了“知者”的特质。“开物”意味着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能够理解并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何须更鼓琴”则暗示了“知者”并不需要通过外在的表演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是通过内在的觉悟和智慧来开物成务。
最后一联“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进一步强调了“知者”的影响力。“来仪”常用于描述凤凰等瑞兽的降临,象征吉祥和美好。但在这里,“来仪”并非指外在的物质或表象,而是指“知者”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够深深地触动人心,给人带来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内在智慧和觉悟的追求,以及对外在形式和表象的淡泊。它鼓励我们关注内心的成长和觉悟,通过开物成务来影响和改变世界。这种哲理对于现代社会中过度追求物质和表象的风气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