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写梅者》 知音自有和羹手,祗恐知音未得知。

知音自有和羹手,祗恐知音未得知。

意思:自己有手知音和羹,只恐怕知音不能知道。

出自作者[宋]宋伯仁的《赠写梅者》

全文赏析

这首诗《学画梅花又学诗,不须频说见钱迟。知音自有和羹手,祗恐知音未得知》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智慧的诗。它以学画梅花和学诗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艺术追求的深刻理解和对知音的珍视。 首先,诗中提到“学画梅花又学诗”,这是对艺术追求的生动描绘。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坚韧、高洁、清雅等品质,因此学画梅花也象征着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坚韧。而学诗则是对语言艺术的追求,表达思想、情感和美感。这两者都是艺术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不须频说见钱迟”这句话,揭示了艺术追求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艺术家的经济回报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但这首诗却以“不须频说见钱迟”表达了对这种观念的否定。它强调了艺术追求的真谛不在于经济回报,而在于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美的理解和表达。 “知音自有和羹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珍视。对于艺术家来说,知音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真正的知音不仅能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还能欣赏艺术的美,并与艺术家共同探索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而“知音自有和羹手”则暗示了知音的存在并不容易寻找,需要艺术家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去吸引和培养。 最后,“祗恐知音未得知”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担忧。尽管作者坚信自己有才华和能力去吸引和培养知音,但仍然担心找不到真正的知音。这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知音的珍视,同时也提醒读者在艺术追求中要珍视真正的知音,不要轻易放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艺术追求的真谛、知音的珍视以及对艺术家的鼓励和提醒。它提醒我们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坚持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要珍视真正的知音,共同探索艺术的深度和广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学画梅花又学诗,不须频说见钱迟。
知音自有和羹手,祗恐知音未得知。

关键词解释

  • 知音

    读音:zhī yīn

    繁体字:知音

    短语:至交 忘年交 挚友 好友 契友 密友 莫逆之交

    英语:bosom friend

    意思:
    1.通晓音律。

  • 得知

    读音:dé zhī

    繁体字:得知

    短语:识破 意识到 获悉 查出 得悉 探悉 惊悉

    英语:(find out and) know

    意思:
    1.岂知;可知。<

  • 和羹

    引用解释

    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