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白日云间见,何处沧洲雨里飞。
意思:谁家白天云间看到,什么地方沧洲雨里飞。
出自作者[唐]薛能的《失鹤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咏归鸟》,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一只背离了雕笼、渴望回归自然的归鸟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首联“偶背雕笼与我违,四方端伫竟忘归。”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背”和“伫”这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归鸟背离了雕笼、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感。它远离了束缚和囚禁,在四方自由地站立,却忘记了归巢。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归鸟的深深同情和对自由的赞美。
颔联“谁家白日云间见,何处沧洲雨里飞。”诗人通过描绘归鸟在白日云间飞翔和在雨中飞向沧洲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它的自由和无拘无束。这一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看到了那只归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画面。
颈联“曾啄稻粱残粒在,旧翘泥潦半踪稀。”诗人通过描述归鸟在啄食稻粱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它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归鸟生存环境的关注和对它艰难处境的同情。
尾联“凭人转觉多相误,尽道皤然作令威。”诗人通过归鸟的遭遇,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忧虑和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呼吁。
整首诗通过对归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赞美、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反思。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只归鸟的情感和遭遇,从而引发人们对自然生态和人类行为的思考。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人通过对归鸟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敬畏和赞美。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