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丹霞蔽日行》 悲鸣云间。

悲鸣云间。

意思:悲鸣云间。

出自作者[魏晋]曹丕的《丹霞蔽日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丹霞蔽日、采虹垂天、谷水潺潺、木落翩翩、孤禽失羣、悲鸣云间》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凄美的自然景象,其中蕴含着深深的哲理。 首先,诗人通过“丹霞蔽日、采虹垂天”描绘了丹霞山的壮丽景色,阳光透过丹霞山的霞光,如同蔽日的巨龙,采虹垂天,气势磅礴。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和壮美。 “谷水潺潺”则描绘了山谷中流水的声音,水声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木落翩翩”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叶纷纷落下,如同翩翩起舞,给人一种悠远而凄美的感觉。 “孤禽失羣”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孤禽在广阔的自然中寻找同伴,却发现只有自己形单影只,这种孤独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的最后两句“悲鸣云间”、“嗟我何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最后一句“月盈则冲,华不再繁,古来有之,嗟我何言”,更是富含哲理。它表达了自然规律中的循环往复,月圆则缺,繁花终将凋零,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的必然。诗人以此结尾,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感叹,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自问。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人生哲理的佳作。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壮美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深思考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丹霞蔽日。
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
木落翩翩。
孤禽失羣。
悲鸣云间。
月盈则冲。
华不再繁。
古来有之。
嗟我何言。
作者介绍 曹丕简介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关键词解释

  • 悲鸣

    读音:bēi míng

    繁体字:悲鳴

    短语:嗷嗷叫 嘶叫 嚎啕

    英语:lament

    意思:(悲鸣,悲鸣)

    1.指动物的哀叫。
    《楚辞九辩》

  • 云间

    读音:yún jiān

    繁体字:雲間

    意思:(云间,云间)

    1.指天上。
    南朝·梁·刘孝威《斗鸡篇》:“愿赐淮南药,一使云间翔。”
    金·元好问《无尘亭》诗之二:“亭中剩有题诗客,独欠云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