铄金众口未必然,天与名城慰萧屑。
意思:熔化的金属众口不一定正确,天和名城安慰萧屑。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送外舅杜侍御使陕西自徐州移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品质、成就和遭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的开篇提到“建隆以来论人物,得士与古相低昂”,说明了评价人物的标准随着时代而变,但是这位人物却与古人相媲美,彰显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人才历数仁祖世,后生嵬琐无复望”进一步突显了这位人物在人才辈出的时代中的卓越地位,后辈们难以望其项背。
3. 诗中通过“杜公玉立映班行”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这位人物的威严和出类拔萃的气质。
4. “少时学问圣贤说,松柏岁寒观老节”描述了这位人物在年轻时就已经深入研究圣贤之道,并在经历岁月的磨砺后,更显坚韧不拔的节操。
5. 诗中提到他担任官职时的表现,“得官乌府不须臾,正色空闻动帷闼”,表现出他的正直无畏,以及他的声望和影响力。
6. “铄金众口未必然,天与名城慰萧屑”揭示了虽然受到众人的诋毁,但他仍然得到了天命的眷顾,被授予重任。
7. “王师顷缚山西酋,朝廷却怀西顾忧”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国家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朝廷仍然担忧西方的威胁。
8. “凉州旄钺何足恃,岐陇须公勤传邮”表达了这位人物在面对西方威胁时,勇敢承担起传递信息、稳定局势的重任。
9. “平生经国有雅意,乘流得坎惟所值”概括了这位人物一生的经历和才华,他经国治世的雅致,以及顺应时势、面对困境的态度。
10. 诗末提到他的施政理念,“作官施设要近民,金马严徐等儿戏”,以及他宽大为怀,“诏书宽大人乐生,吏安为弛威不行”,都反映了他的治国方略和仁爱之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卓越品质、才华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