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韩八太祝归京师求医》 瘠者未必病,病者未必癯。

瘠者未必病,病者未必癯。

意思:瘦的人不一定有病,生病的人不一定瘦。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韩八太祝归京师求医》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述一个年轻人的行为,表达了对健康和内在品质的关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首先,诗中描述了一个年轻人,他身材丰满,下巴长满了胡须,冒着热气跨着马去往王都。这个描绘形象地展示了年轻人的健康和活力。接着,诗中借一个客人的口吻,说这个年轻人是在欺骗他,说他健壮得不像个丈夫。然而,诗人并没有轻易相信这个说法,他开始对年轻人的行为产生疑问。 诗人认为,外表并不代表一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更为重要。他指出,身体瘦弱的人未必生病,而身体强壮的人也未必健康。他进一步引用了天马和山熊的比喻,说明内在的素质和健康才是真正的关键。他批评了年轻人只关注外表,忽视了内在的健康。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年轻人行为的失望和担忧,他认为年轻人应该逐渐恢复健康,而不是试图通过药物或外力来迅速改变。他告诫年轻人要保持谨慎和理智,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整首诗充满了对健康和内在品质的关注和思考,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启示性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健康和内在品质的关注和思考。它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在素质和健康,不要被外表所迷惑,同时也告诫我们要保持谨慎和理智,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少年絜而腴,茸茸颔有须。
冒热跨马去,去去天王都。
借问去何谓,就医将疾驱。
客曰实诳我,健壮其非夫。
敢告固不绐,但怪所见愚。
瘠者未必病,病者未必癯。
天马不著肉,日走万里途。
山熊岂无膏,养体唯恐痡。
滞结在於内,安得形肌肤。
厥貌虽美好,厥灰勿须臾。
疗之欲其渐,炽之非爱躯。
此行不饮别,安得持酒壶。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病者

    读音:bìng zhě

    繁体字:病者

    意思:有病的人;衰弱的人。
    《魏书长孙稚传》:“时子彦亦患脚痺,扶杖入辞。尚书僕射元顺顾相谓曰:‘吾等备位大臣,各居宠位,危难之日,病者先行,无乃不可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