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六生年不满百》 古人轻尺璧,愚者昧所戒。

古人轻尺璧,愚者昧所戒。

意思:古人轻易尺璧,我的愚昧所借鉴。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六生年不满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为主题。诗人借助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人生短暂,应该及时享受生活的思想。 “生年不满百,一日何三秋”是这首诗的开篇之句,直接点明了人生的短暂。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光阴易逝的感慨,一日三秋,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飞速流逝。 “花开苦多雨,何不张幕游”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提倡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提出张幕游的建议,即在户外享受自然,释放内心。 “行乐时不再,春荣岂长在”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行乐的时机不会再来,春天的繁荣也不会长久,暗示人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享受生活。 “古人轻尺璧,愚者昧所戒”诗人借用古人轻视尺璧的故事,讽刺那些忽视生活乐趣的人。同时,也警告那些愚昧的人,不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 “君看龙与虎,飘忽不相待”是这首诗的结尾,龙与虎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强大和有力,但飘忽不相待则表明生命的转瞬即逝,无法等待。 整首诗以哲理入诗,意境深远,语言流畅自然,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生年不满百,一日何三秋。
花开苦多雨,何不张幕游。
行乐时不再,春荣岂长在。
古人轻尺璧,愚者昧所戒。
君看龙与虎,飘忽不相待。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古人

    读音:gǔ rén

    繁体字:古人

    短语:猿人 原始人 原人

    英语:(n) people from ancient times

    意思:
    1.古时的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