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炼师归》 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

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

意思:大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炼师归》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富有感情和想象力的方式描绘了名山洞府的金庭,以及古仙的神秘和他们的道法。 首段描绘了金庭的美景和其作为洞府的神秘性。诗人表达了他对古仙揭示秘诀的感激之情,如果没有他们的启示,他可能永远无法了解“灵宝经”的奥秘。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描述了中山炼师的生活,他赞扬了他们的道行和仙秩,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名声的期待。诗中描绘了炼师们修炼吐纳之术,保持高洁的姿态,仿佛是从人间传授真诀的谪仙。 诗人进一步赞美了吴兴太守对道家的理解和尊重,他邀请炼师到他的府邸,让他们在清风楼停留。这里,诗人描绘了湖上的山和湖水的景象,与世隔绝的仙都,只有他能够到达。 最后,诗人将金庭比作黄鹤和孤云,它们是天上之物,超脱于人间之外。他表达了对仙家生活的向往,并感叹他们一别千年,难以期许。 整首诗充满了对仙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道行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与仙界交流的渴望。它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诗歌,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仙家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
不有古仙启其秘,今日安知灵宝经。
中山炼师栖白云,道成仙秩号元君。
三千甲子朝玉帝,世上如今名始闻。
吐纳青牙养肌发,花冠玉舄何高洁。
不闻天上来谪仙,自是人间授真诀。
吴兴太守道家流,仙师远放清风楼。
应将内景还飞去,且从分风当此留。
湖之山兮楼上见,山冥冥兮水悠悠。
世人不到君自到,缥缈仙都谁与俦。
黄鹤孤云天上物,物外飘然自天匹。
一别千年未可期,仙家不数人间日。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名山

    读音:míng shān

    繁体字:名山

    英语:famous mountain; well-known mountain

    意思:
    1.着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礼记礼器》:“是故

  • 金庭

    读音:jīn tíng

    繁体字:金庭

    意思:
    1.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庐州郡·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别名紫微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2.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越州郡·剡县

  • 洞府

    读音:dòng fǔ

    繁体字:洞府

    英语:cave-dwelling

    意思: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地方。
    南朝·梁·沈约《善馆碑》:“或藏形洞府,或栖志灵岳。”
    宋·苏轼《过木枥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