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东归别常修》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意思:只有惭愧鲍叔深知道我,将来蒲帆百尺风。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东归别常修》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过去辛勤付出和未来人生规划的感慨的诗。 首联“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诗人回顾了自己过去的辛勤付出,经历了六载的辛勤工作,在九陌之中奔波劳累,这其中可能包含了人生的起伏和艰难。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他最终决定离开这个环境,转向五湖东,寻找新的归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颔联“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诗人对自己的前程有所期待,但现实可能并未如他所愿,因此感到有些惭愧。然而,他仍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想象着在松江上品尝美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颈联“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的真谛,认为人生在世,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不必追求事事成功。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成功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智慧。 尾联“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诗人表达了对知己的感激和对未来的信心。他感激鲍叔深知自己,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他也相信未来会有百尺风起,助他一帆风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和自信。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辛勤付出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乐观态度。诗人的豁达、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到敬佩。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百尺

    读音:bǎi chǐ

    繁体字:百尺

    意思: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文选鲍照

  • 他日

    解释

    他日 tārì

    (1) [future;some other day;later on]∶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

  • 深知

    读音:shēn zhì

    繁体字:深知

    英语:know very well; intimate

    意思:
    1.十分瞭解。
    汉·扬雄《法言问道》:“深知器械舟车宫室之为,则礼由己。”<

  • 鲍叔

    读音:bào shū

    繁体字:鮑叔

    意思:(鲍叔,鲍叔)
    鲍叔牙的别称。
    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并笃于友谊称于世。后常以“鲍叔”代称知己好友。
    唐·元稹《寄乐天》诗:“惟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