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哭秋原何处村,千家今有百家存。
意思:痛哭秋原何处村,千家现在有百家存。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当时悔来归又恨,洛阳宫殿焚烧尽》是一首描绘战乱时期社会状况的诗,通过对洛阳宫殿焚烧、百姓流离失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首联“当时悔来归又恨,洛阳宫殿焚烧尽”,直接描绘了战乱的影响。诗人用“悔来归”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离别和痛苦的悔恨,而“恨”则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同时,通过“洛阳宫殿焚烧尽”的描述,诗人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
颔联“纷纷黎庶逐黄巾,心折此时无一寸”,进一步深化了战争的破坏力。诗人用“纷纷黎庶逐黄巾”来形容百姓为了生存而被迫离开家园,跟随黄巾军起义,流离失所。而“心折此时无一寸”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的无尽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无力感。
颈联“恸哭秋原何处村,千家今有百家存”,诗人通过描绘秋原中的哭声和残破的村庄,进一步展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悲惨。诗人用“何处村”表达了对战争后荒凉景象的无尽感慨,而“千家今有百家存”则揭示了战争对人口的影响,暗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破坏。
尾联“争持酒食来相馈,旧事无人可共论”,诗人通过对百姓互相扶持、共度难关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民团结互助精神的赞美。同时,这也暗示了战乱时期人们失去了曾经的友人和亲人,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和苦难。最后一句“旧事无人可共论”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社会状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人民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