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火》 适从何方来,荧荧百家传。

适从何方来,荧荧百家传。

意思:刚刚从何方来,荧荧百家传。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新火》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百口共一灶,终年事烹煎》是一首描绘家庭生活的诗,它通过描述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首联“百口共一灶,终年事烹煎”,通过一个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团结。一家人共享一口灶火,终年辛勤劳作,为家庭提供食物。这一句也暗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关爱。 颔联“力耕饲饥馋,灶敝火亦烦”,进一步描绘了家庭的辛勤劳动和朴素的生活。一家人努力耕种,满足饥饿的嘴馋,尽管灶火破旧,但仍然努力维持着生活的火种。这一联表达了家庭成员对生活的坚韧和执着。 颈联“昨日一百五,老穉俱食寒”,通过描述一个特殊的日子——冬至后的第15天,即“一百五”,表达了家庭的亲情和关爱。无论老少,都在这个寒冷的天气中共享食物,体现了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接下来的几联描绘了家庭成员在寒冷的冬夜中,敲击枯竹取暖的情景,以及从远方带来的书籍带来的知识,强调了家庭对教育和知识的重视。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淡泊和宁静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家庭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力量和朴素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珍惜家庭、珍视亲情、追求知识、尊重自然,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温情和哲理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口共一灶,终年事烹煎。
力耕饲饥馋,灶敝火亦烦。
昨日一百五,老穉俱食寒。
呼童戛枯竹,粲然吐青烟。
适从何方来,荧荧百家传。
性火出真空,应量曾无边。
老病何所求,石瓶煮寒泉。
敛为一夫用,无心固当然。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方来

    读音:fāng lái

    繁体字:方來

    意思:(方来,方来)

    1.将来。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孙圣﹞博学彊识,通于方来之事,可占大王梦。”
    《后汉书皇后纪序》:“向

  • 适从

    读音:shì cóng

    繁体字:適從

    英语:follow

    意思:(适从,适从)
    犹依从。
    《韩非子扬权》:“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唐·杜甫《早发》诗:“贱子欲适从,

  • 百家

    读音:bǎi jiā

    繁体字:百家

    英语:various schools of thinkers

    意思:
    1.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
    《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

  • 家传

    读音:jiā chuán

    繁体字:家傳

    英语:handed down from the older generations of the family

    意思:(家传,家传)
    I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