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见未兆,愚夫暗前观。
意思:智者见未兆,我那黑暗前观。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越王》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越王勾践的视角,描绘了他对吴国战争的深深忧虑,以及他对忠诚臣子范蠡的赞赏。诗中勾践对战争的忧虑,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忠诚。他寝食难安,反映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诗中提到的一位名叫种蠡的臣子,实际上是范蠡和文种,他们是越国的两位重要谋臣。他们与勾践共同经历了会稽之耻,即越国战败的事件。他们坚定地支持勾践,帮助他重建国家,使越国成为诸侯国中的强者。
诗中范蠡的形象被描绘为智者,他能够预见未来,而勾践则显得较为愚钝。范蠡选择离开越国,隐居在五湖之间,他的清辉照四海,如同秋月般明亮。这种描绘突显了范蠡的智慧和远见,同时也表达了勾践的困惑和遗憾。
然而,诗中种蠡并未能理解范蠡的选择,他仍然坚守在越国,最终遭受了属镂之刑,身败名裂。这反映了诗中对忠诚和愚忠的不同看法。
整首诗表达了对智者的赞赏和对忠诚臣子的同情。它提醒人们要预见未来,要有远见卓识,同时也要有勇气做出改变。最后,它以一种悲观的语气结束,提醒人们要懂得适时的退让和退出,否则可能会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歌,它通过勾践和范蠡的故事,传达了对智慧、远见、勇气和适时的退让等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