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越王》 智者见未兆,愚夫暗前观。

智者见未兆,愚夫暗前观。

意思:智者见未兆,我那黑暗前观。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越王》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越王勾践的视角,描绘了他对吴国战争的深深忧虑,以及他对忠诚臣子范蠡的赞赏。诗中勾践对战争的忧虑,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忠诚。他寝食难安,反映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诗中提到的一位名叫种蠡的臣子,实际上是范蠡和文种,他们是越国的两位重要谋臣。他们与勾践共同经历了会稽之耻,即越国战败的事件。他们坚定地支持勾践,帮助他重建国家,使越国成为诸侯国中的强者。 诗中范蠡的形象被描绘为智者,他能够预见未来,而勾践则显得较为愚钝。范蠡选择离开越国,隐居在五湖之间,他的清辉照四海,如同秋月般明亮。这种描绘突显了范蠡的智慧和远见,同时也表达了勾践的困惑和遗憾。 然而,诗中种蠡并未能理解范蠡的选择,他仍然坚守在越国,最终遭受了属镂之刑,身败名裂。这反映了诗中对忠诚和愚忠的不同看法。 整首诗表达了对智者的赞赏和对忠诚臣子的同情。它提醒人们要预见未来,要有远见卓识,同时也要有勇气做出改变。最后,它以一种悲观的语气结束,提醒人们要懂得适时的退让和退出,否则可能会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歌,它通过勾践和范蠡的故事,传达了对智慧、远见、勇气和适时的退让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越王念吴役,寝兴常不安。
有臣曰种蠡,实与同难艰。
终酬会稽耻,列国不敢干。
智者见未兆,愚夫暗前观。
范公拂衣去,扁舟五湖间。
清辉照四海,秋月耿云端。
种也竟不悟,处之若无难。
属镂一朝至,身与名俱残。
兔走猎狗悲,鸟尽良弓闲。
自古身不退,多为世所叹。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关键词解释

  • 愚夫

    读音:yú fū

    繁体字:愚夫

    意思:愚昧的人。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是以愚夫之所欲,乃达者之所悲也。”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恐愒愚夫,诈欺庸品。”
    清·侯方域《宦官论》:

  • 智者

    读音:zhì zhě

    繁体字:智者

    英语:the wise

    意思:
    1.有智谋或智慧的人。
    《韩非子主道》:“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
    《淮南子主术训》:“物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