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意思:古人说天下的人,这不是一个人的天下。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扬开国功臣的诗,通过对介公酅公的描述,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二王后,即介公酅公是周武王、隋文帝的后代,他们作为国宾的身份出现在诗中。这表明了他们的贵族身份和地位。接着,诗人引用了古人的话,指出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所有人的天下。这表明了诗人对权力的理解,认为权力应该为所有人服务,而不是一个人的私产。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周亡天下后,天下传给了隋人,隋人又失之唐得之的历史过程。这表明了唐朝的兴起和繁荣离不开前朝的遗留遗产。在唐朝兴盛的十叶年间,介公酅公世世代代担任客位,参与朝享等重要仪式。这表明了他们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诗人强调了明堂太庙朝享时的礼仪制度的重要性。这些礼仪制度不仅是为了兴灭国、继绝世,更是为了教导未来的君主如何守文治国。诗人希望亡国子孙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以此为戒。 整首诗表达了对开国功臣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强调了礼仪制度的重要性。通过描述介公酅公的地位和作用,诗人表达了对他们的尊重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诗提醒世人,要珍惜前人的遗留遗产,以此为鉴,更好地治理国家。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为国宾,周武隋文之子孙。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传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
唐兴十叶岁二百,介公酅公世为客。
明堂太庙朝享时,引居宾位备威仪。
备威仪,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遗制。
不独兴灭国,不独继绝世。
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国子孙取为戒。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有言

    读音:yǒu yán

    繁体字:有言

    意思:
    1.有名言,有善言。
    《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天下

    读音:tiān xià

    繁体字:天下

    短语:普天之下 大世界 全球 大千世界 环球 全世界 五湖四海 大地 世上 中外 世 海内 举世

    英语:land under heaven

  • 一人

    读音:yī rén

    繁体字:一人

    英语:alone

    意思:
    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
    《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传:“一人,天子。”

  • 古人

    读音:gǔ rén

    繁体字:古人

    短语:猿人 原始人 原人

    英语:(n) people from ancient times

    意思:
    1.古时的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