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百年歌》 前言往行不复纪。

前言往行不复纪。

意思:前人的言行不再纪。

出自作者[魏晋]陆机的《百年歌》

全文创作背景

《百年歌》是**魏晋时期的诗人陆机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以人生百年为时间线索,描述了从幼年到老年的不同生活阶段,展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和种种经历。 创作背景方面,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风气多变,人们开始更多地思考和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陆机作为当时的文人,深感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因此通过《百年歌》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在诗歌中,陆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些诗歌既是对人生的描绘,也是对生命的感慨,体现了陆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敏锐洞察。 总的来说,《百年歌》是在魏晋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陆机对人生百态和生命意义的深入探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八十时。
明已损目聪去耳。
前言往行不复纪。
辞官致禄归桑梓。
安车驷马入旧里。
乐事告终忧事始。
作者介绍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关键词解释

  • 前言往行

    引用解释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斯乃前言往行,足以垂法将来者也。” 宋 陆友仁 《研北杂志》卷四:“余生好游,足跡所至,喜从长老问前言往行,必谨识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夫以畜其德为心,则凡多识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

  • 前言

    读音:qián yán

    繁体字:前言

    短语:花序

    英语:preface

    意思:
    1.前人的言论。
    《国语晋语四》:“夫必追择前言,求善以终。”

  • 往行

    引用解释

    1.指先贤的德行。《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孔颖达 疏:“多记识前代之言,往贤之行,使多闻多见以畜积己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夫以畜其德为心,则凡多识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

    2.过去的行为。《晏子春秋·问下二六》:“事亲孝,无悔往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