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画翣登秋殿,容衣入夜台。

画翣登秋殿,容衣入夜台。

意思:画扇上秋殿,能穿进夜台。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的挽诗,通过对他生前事迹和逝世的沉痛悼念,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官员的敬仰和哀思之情。 首联“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表达了这位官员在朝中任职的时间之长,以及他对父母的孝养之深。同时,也暗示了他的地位和荣誉。 颔联“高居朝圣主,厚德载群生”,表达了他在朝中的地位之高,以及他的道德品质之高尚,能够承载众生的希望和需求。 颈联“武帐虚中禁,玄堂掩太平”,描绘了他的离世所带来的悲痛和寂寥,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尾联“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官员逝世的哀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生前在朝中为官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哀思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这位官员的深厚情感和敬意。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位官员的尊重和敬意,以及对逝者的哀思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高居朝圣主,厚德载群生。
武帐虚中禁,玄堂掩太平。
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威仪备吉凶,文物杂军容。
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
追攀万国来,警卫百神陪。
画翣登秋殿,容衣入夜台。
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
只有朝陵日,妆奁一暂开。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登秋

    读音:dēng qiū

    繁体字:登秋

    意思:
    1.秋收。
    三国·魏·曹植《喜雨》诗:“嘉种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南朝·齐·谢朓《赛敬亭山庙喜雨》诗:“登秋虽未献,望岁伫年祥。”

  • 入夜

    读音:rù yè

    繁体字:入夜

    英语:at nightfall

    意思:到了晚上。
    唐·王勃《寒梧栖凤赋》:“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鸟。”
    唐·李端《云际中

  • 画翣

    读音:huà shà

    繁体字:畫翣

    意思:(画翣,画翣)
    有彩画的棺饰,古代出殡时用之。
    《礼记丧大记》:“饰棺:君龙帷,三池……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
    孔颖达疏:“翣形似扇,以木为之,在路则

  • 夜台

    读音:yè tái

    繁体字:夜檯

    解释:1.坟墓。亦借指阴间。

    详细释义:坟墓。因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故称为『夜台』。唐?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诗:『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聊斋志异?卷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