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
意思:书籍不到钱一袋,年轻人如何掌握文章。
出自作者[明]唐寅的《赠昌国(以下集外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真切的笔触,描绘了作者贫困潦倒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贪官污吏的憎恶,对清廉自守的官员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联“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直接揭示出作者生活的困苦。在古代社会,书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钱则是生活的基础。然而,作者却连最基本的钱囊都没有,这无疑表明了他的生活困境。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贪官污吏的不满,他们贪污受贿,使得社会公正荡然无存。而作者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却无法施展才华,这无疑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悲愤。
颔联“十年掩骭青衫敝,八口啼饥白稻荒”,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生活的艰辛。十年间,他的青衫已经破旧不堪,他的家庭因为饥饿而啼哭。这里,“掩骭”和“白稻荒”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生活的困苦和社会的冷漠。
颈联“草阁续经冰满砚,布衾栖梦月登床”,描绘了作者在简陋的住所中苦读的生活场景。他在草屋里续写经书,砚台里盛满了冰冷的墨水;他盖着布衾入睡,梦中还在追寻自己的梦想。这里,作者的生活状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尾联“三千好献东方牍,来伴山人赞法王”,表达了作者对贪官污吏的憎恶和对清廉自守的官员的赞美。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这句诗也流露出他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坚信自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实真切的笔触,描绘了作者贫困潦倒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贪官污吏的憎恶和对清廉自守的官员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社会公正和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也激励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远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