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留题李颉林亭》 啼鸟自相语,幽人谁欲听。

啼鸟自相语,幽人谁欲听。

意思:啼鸟互相交谈,隐士谁想要听。

出自作者[宋]林逋的《留题李颉林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以及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独自生活、沉思的场景。 “兼琴枕鹤经,尽日卧林亭。”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靠着琴,枕着鹤经,整日躺在林亭之中。这里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啼鸟自相语,幽人谁欲听。”鸟儿们在互相啼鸣,这在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然而,这个幽静的人却似乎无心倾听,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静和专注。 “半阑花籍白,一径草盘青。”这两句诗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半边的栏杆上花儿盛开,洁白无瑕。一条小径上草儿繁茂,青翠欲滴。这些描绘生动而细腻,增加了诗歌的视觉效果。 “何必对樽酒,此中堪独醒。”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他认为不需要借助酒精来寻求解脱或者快乐,在这个幽静的自然环境中,他就可以保持清醒和自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自然、宁静、超脱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深沉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兼琴枕鹤经,尽日卧林亭。
啼鸟自相语,幽人谁欲听。
半阑花籍白,一径草盘青。
何必对樽酒,此中堪独醒。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关键词解释

  • 自相

    读音:zì xiāng

    繁体字:自相

    意思:I
    相互。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