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

意思:听说你傍山寺,杭州平定越州。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

全文赏析

【鹤注】诗云“十年朝夕泪”,自天宝十五载避乱与诸弟相别,至大历元年,为十年,当是其时作。

  乱后嗟吾在,羁栖见汝难。草黄骐骥病①,沙晚鶺鸰寒。楚设关城险②吴吞水府宽③。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干。

  (此章,兄弟别离,而致相思之(,) 意。草黄句,承乱后,自怜贫老。沙晚句,承羇栖,伤弟飘零。关城险,己不能往。水府宽,弟不可知。故久别悲哀而涕泪常流也。【顾注】诗云十年,而题曰三四载,盖相别者十年,无消息者三四载耳。夔峡最险,如设关城。三江震泽,水府甚宽。)

  ①孔融论:“马之骏者,名曰骐骥。”②《枚乘传》:深壁高垒,副以关城。《史记》:蜀伐楚,楚为扞关以距之。《后汉·郡国志》:巴郡鱼复县,有扞关。③《海赋》:“尔其水府之内,极深之庭。”

  其二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①。风尘淹别日,江汉失清秋②。影著啼猿树③魂飘结蜃楼④。明年下春水,东尽白云求。

  (次章,念弟远离,而致欲访之(,) 意。首联,弟在江左。次联,身在夔州。五六,客夔而想江左。七八,去夔而寻江左也。【邵注】定越州,言不在杭州,定在越州。风尘,指兵戈。《杜臆》:失清秋,谓淹别之久,又蹉过一秋矣。【赵汸注】尽字正应定字,惟传闻莫定,故须尽历云水以求之。【顾注】古人望白云而思亲,公于手足之谊亦然。)

  ①《唐书》:杭州余杭郡,越州会稽郡,俱属江南西道。【邵注】杭州,即今浙江省治。越州,今为绍兴府,在杭州东二百里。②何逊诗:“凄清江汉秋。”③卢照邻《巫山高》诗:“莫辨啼猿树。”④《史·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陈藏器《本草》: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海中春夏间,依约岛溆,常有此气。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乱后嗟吾在,羁栖见汝难。
草黄骐骥病,沙晚鶺鴒寒。
楚设关城险,吴吞水府宽。
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干。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
风尘淹别日,江汉失清秋。
影盖啼猿树,魂飘结蜃楼。
明年下春水,东尽白云求。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山寺

    读音:shān sì

    繁体字:山寺

    意思:山中寺院。
    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唐·韦应物《游灵岩寺》诗:“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
    元·何中《南居

  • 杭州

    读音:háng zhōu

    繁体字:杭州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