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月十五日夜月》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意思:不妨想想帝里,不符合满足杭州。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五月十五日夜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和杭州人欢乐生活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描述了人们因为丰收的喜悦而感到快乐,早晨和夜晚都有人游历。这句诗通过“岁熟”和“人心乐”两个元素,描绘出了一幅丰饶、富足、欢乐的景象。同时,“朝游复夜游”也暗示了人们在春天的活力中,充满了探索和冒险的精神。 颔联“春风来海上,明月照江头”,描绘了春风从海上吹来,明月在江头照耀的景象。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春风和明月具象化,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美丽。 颈联“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进一步描绘了杭州的繁华景象,灯火通明的市场,处处笙歌的歌楼。这句诗通过“家家市”和“处处楼”两个元素,展现了杭州的商业繁荣和人文气息。 尾联“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更广阔的世界的向往。这句诗既体现了作者的乡土之情,也体现了他的开阔视野和进取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和杭州人欢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杭州的富饶、繁华、人文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
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帝里

    读音:dì lǐ

    繁体字:帝裏

    意思:犹言帝都,京都。
    《晋书王导传》:“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言王者之宅。”
    唐·李百药《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

  • 杭州

    读音:háng zhōu

    繁体字:杭州

    造句:

  • 无妨

    读音:wú fáng

    繁体字:無妨

    短语:何妨

    英语:just as well

    意思:(无妨,无妨)

    1.没有祸害;没有妨害。
    《楚辞招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