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木兰花慢·酹清杯问水》 酹清杯问水,惯曾见、几逢迎。

酹清杯问水,惯曾见、几逢迎。

意思:洒清杯问水,习惯曾见过、几乎欢迎。

出自作者[宋]吴文英的《木兰花慢·酹清杯问水》

全文赏析

这首诗《酹清杯问水,惯曾见、几逢迎》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并表达情感的作品,它以水为媒介,通过描绘水面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酹清杯问水,惯曾见、几逢迎。”就以一种直接而深沉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水的观察和思考。作者举杯向水,询问其无尽的变化,表达了他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洞察。 “自越棹轻飞,秋莼归后,杞菊荒荆。”描绘了水面的季节变化,从轻快的船只驶过,到秋天的莼菜和菊花荆棘的荒芜,生动地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 “孤鸣。舞鸥惯下,又渔歌、忽断晚烟生。”这里描绘了水面的动态和静态元素,舞鸥的飞翔和渔人的歌声,以及晚烟的升起,都表现了水面的生动和宁静。 “雪浪闲销钓石,冷枫频落江汀。”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的静态美,钓石的闲适和枫叶的落下,都表现了水的宁静和美丽。 “长亭。春恨何穷,目易尽、酒微醒。”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留恋,酒醒后的离别之痛,让人难以忘怀。 “怅断魂西子,凌波去杳,环佩无声。”这里运用了美丽的比喻,将水比作西子,表达了对水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 “阴晴。最无定处,被浮云、多翳镜华明。”这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阴晴变化不定,正如人生的起伏不定。 最后,“向晓东风霁色,绿杨楼外山青。”描绘了早晨的景色,绿杨和山青的出现,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追求。它不仅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色,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酹清杯问水,惯曾见、几逢迎。
自越棹轻飞,秋莼归后,杞菊荒荆。
孤鸣。
舞鸥惯下,又渔歌、忽断晚烟生。
雪浪闲销钓石,冷枫频落江汀。
长亭。
春恨何穷,目易尽、酒微醒。
怅断魂西子,凌波去杳,环佩无声。
阴晴。
最无定处,被浮云、多翳镜华明。
向晓东风霁色,绿杨楼外山青。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关键词解释

  • 清杯

    见“ 清杯 ”。
    盛清酒的杯子。多指代清酒。 南朝 梁 沉炯 《十二属诗》:“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 宋 辛弃疾 《浪淘沙·送吴子似具尉》词:“来岁菊花开,记我清盃。”

    读音:qīng bēi

  • 逢迎

    读音:féng yíng

    繁体字:逢迎

    短语:吹捧 拍马屁 谄媚 献殷勤 吹吹拍拍 谀 献媚 拍 恭维 讨好 捧场 媚 谄 捧 点头哈腰 阿谀奉承 溜须拍马 取悦 狐媚

    英语:i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