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谁曾见。
意思:阿谁曾见过。
出自作者[宋]张孝祥的《减字木兰花·阿谁曾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阿谁曾见。马上墙阴通半面。玉立娉婷。”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她出现在墙阴下,作者看到了她的半边脸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阿谁”是一个疑问词,表示不确定的对象,而“玉立娉婷”则形容女子美丽动人,姿态优美。
接下来,“一点灵犀寄目成。”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这位女子的关系,他们通过眼神交流,心灵相通。这里的“灵犀”常用来比喻心灵相通或默契,而“寄目成”则表达了他们通过眼神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明朝重去。”和“人在横溪溪畔住。”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他期待着再次见到她,而女子也住在了横溪溪畔。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地点和环境,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最后,“乔木千章。摇落霜风只断肠。”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哀伤和思念之情。他看到周围的乔木千章,落叶飘零,寒风萧瑟,不禁感到无限哀伤。这里用乔木落叶来比喻离别之痛,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一位美丽女子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如“灵犀”、“乔木”、“霜风”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中还运用了疑问句和感叹句,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