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故元少尹集后二首》 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意思:龙门山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题故元少尹集后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深情悲切的悼念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哀悼。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生死离别之痛,以及对逝去者才华和人品的赞美。 首联“黄壤讵知我?白头徒忆君。”通过对比黄土和自己的白发,表达了生死隔绝的痛苦和无奈,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思念。 颔联“唯将老年泪,一洒故人文。”通过“老年泪”这一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情感,而“故人文”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深深的怀念。 颈联“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通过对友人遗文的赞美,展现了友人的才华横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尾联“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悲痛和哀悼,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生死离别之痛,以及对逝去者才华和人品的赞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壤讵知我?
白头徒忆君。
唯将老年泪,一洒故人文。
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
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埋名

    读音:mái míng

    繁体字:埋名

    英语:conceal one\'s name; conceal one\'s identity; keep one\'s identity hidden

    意思:

  • 埋骨

    读音:mái gǔ

    繁体字:埋骨

    意思:埋葬尸骨。
    《后汉书度尚传》:“磐埋骨牢槛,终不虚出,望尘受枉。”
    唐·白居易《题故元少尹集后》诗:“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宋·陆游《出西门》诗

  • 龙门

    读音:lóng mén

    繁体字:龍門

    英语:Longmen

    意思:(龙门,龙门)

    1.即禹门口。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市东北。
    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