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授拾遗》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意思:难道不想奋不顾身,碰巧当时没有事。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初授拾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朝廷任职,受到皇帝的重视和宠爱,感到自己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努力和提高自己的素质。 首联“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表达了作者受到皇帝的重视和宠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敬畏之情。颔联“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表达了作者对初入朝廷的谦虚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工作的怀念之情。 颈联“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表达了作者对杜甫和陈子昂等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尾联“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和正直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时运不济的感慨。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敬畏之情,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以及对忠诚和正直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畏、谦虚、感激、期望和追求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和自己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无事

    读音:wú shì

    繁体字:無事

    意思:(无事,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
    《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注:“事谓征伐。”
    《史

  • 岂不

    读音:qǐ bù

    繁体字:豈不

    英语:(adv) certainly; definitely

    详细释义:难道不、怎么不。表示反诘的语气。诗经?卫风?竹竿:『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左传?庄

  • 遇时

    引用解释

    谓碰到良好的时机。《荀子·成相》:“ 尧 授能, 舜 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 隋 李播 《天文大象赋》:“壮 高祖 之遇时,聚五纬而相从。”《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房德 因不遇时,説嘴不响,每事只得让他。” 许地山 《<女国士>后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

    读音:yù sh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