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蒙斋赴召六首》 明天而昧人,古人所讥评。

明天而昧人,古人所讥评。

意思:第二天而不人,古代人所讥讽评。

出自作者[宋]包恢的《送蒙斋赴召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陆九龄的,陆九龄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他的学问和人品备受人们的推崇。这首诗通过对陆九龄的赞美,表达了对理学的理解和追求。 首联“乾坤常简易,险阻知最精”,表达了对理学的理解,认为宇宙万物应该遵循简易的原则,而艰难险阻则是理学的精要所在。这一理解体现了理学的朴素自然观和人生观。 颔联“尧舜何艰难,难在知人明”,进一步表达了对理学的理解,认为尧舜之所以能够治理天下,关键在于他们能够知人善任,明辨是非,而这正是理学的精髓所在。这一理解体现了理学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 颈联“孔子每所患,因予犹改更”,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和对理学的追求,认为孔子一生所忧虑的是如何改变人们的陋习和偏见,而陆九龄正是继承了孔子的这一精神,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理学的真谛。 尾联“卓哉子陆子,高具双眼睛”,表达了对陆九龄的高度评价和赞美,认为他具有卓越的智慧和眼光,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谛,是理学的杰出代表。 整首诗通过对陆九龄的赞美,表达了对理学的理解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坚守,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乾坤常简易,险阻知最精。
尧舜何艰难,难在知人明。
孔子每所患,因予犹改更。
险如彼山川,无如世人情。
明天而昧人,古人所讥评。
卓哉子陆子,高具双眼睛。
气貌才一雇,肺肝见如倾。
或但因传闻,能见人生平。
万象悉呈露,如揭日月行。
何畏乎功令,尧舜为法程。
所恶利口覆,孔子为权衡。
欲希象山翁,此目不可肓。
众欺恐寡信,多伪难皆诚。
虚受而实责,无容偏且轻。
张陈门下客,莫非天下英。
后至所居国,皆能居公卿。

关键词解释

  • 讥评

    读音:jī píng

    繁体字:譏評

    英语:jeer

    意思:(讥评,讥评)
    亦作“讥平”。
    讥议评论;讥讽批评。
    《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平

  • 古人

    读音:gǔ rén

    繁体字:古人

    短语:猿人 原始人 原人

    英语:(n) people from ancient times

    意思:
    1.古时的人。

  • 明天

    读音:míng tiān

    繁体字:明天

    短语:次日 明

    英语:tomorrow

    意思:
    1.指月光满天。
    唐·元稹《和乐天别弟后月夜作》:“闻君别爱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