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福昌官舍后绝句十首》 吏胥借问官何在,流水声中看竹行。

吏胥借问官何在,流水声中看竹行。

意思:吏胥请问这官在哪里,流水声中看竹行。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福昌官舍后绝句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无客门阑尽日扃,两行乔木拥寒厅。吏胥借问官何在,流水声中看竹行》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在家的情景,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超然物外的情感。 首句“无客门阑尽日扃,两行乔木拥寒厅”,开门见山,直接描绘出诗人独自在家的场景。由于没有客人的打扰,诗人早早地关上了门,只因两行高大的树木围绕着的寒冷的厅堂,给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感觉。这里的“无客”并非表示没有朋友或亲人来访,而是指没有那些可能会打扰诗人的人或事。而“阑尽日扃”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日暮时分,只有诗人独自在家的景象。 “两行乔木拥寒厅”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的画面,高大的树木在寒风中摇曳,而厅堂则在树木的簇拥下显得更加寂静和深远。这句诗通过视觉和感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第二句“吏胥借问官何在”,诗人笔锋一转,从描绘独自在家的场景转向了与外界的互动。这里的“吏胥”指的是衙门中的小吏,他们常常会向百姓询问官府的事情。然而,诗人却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回应他们:“流水声中看竹行”。 这句诗通过“流水声中”和“看竹”两个意象,表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流水声是自然的声音,诗人从中听到的是宁静和和谐,这也许是他试图摆脱孤独、寻求内心平静的方式。而“看竹”则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和超脱世俗的情感。竹子常被视为高雅、纯洁的象征,诗人通过观察竹子,寻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在家的场景,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超然物外的情感。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与外界的互动,诗人试图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世俗的情感。这种情感也许源于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源于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感悟。这首诗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无客门阑尽日扃,两行乔木拥寒厅。
吏胥借问官何在,流水声中看竹行。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竹行

    读音:zhú háng

    繁体字:竹行

    意思:收购和出售竹子的营业机构。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帜,应元又驰竹行,唿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徐铸成《报海旧闻》二十:“竹行却有三丬,多是

  • 借问

    读音:jiè wèn

    繁体字:借問

    英语:may I ask

    意思:(借问,借问)

    1.犹询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

  • 吏胥

    解释

    吏胥 lìxù

    [petty official] 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

    引用解释

    旧时官府中的小吏。 唐 白居易 《和微之除夜作》诗:“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京本

  • 中看

    读音:zhōng kàn

    繁体字:中看

    短语:顺眼 美 优美 华美 美丽 好看 丽 漂亮 入眼 美妙

    英语:presentability

    意思:好看;顺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