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麻姑山》 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嵚崟。

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嵚崟。

意思:我乘轻舆岂不知疲倦,忽然就觉得穷嵌崟。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游麻姑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军南古原行路所见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峻岭、松柏、危根、修竹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古原的苍茫和壮美。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首句“军南古原行数里,忽见峻岭横千寻”,通过“行数里”和“横千寻”的对比,凸显了峻岭的巍峨和壮观,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惊叹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松柏、危根、修竹等自然景物,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古原的苍茫和壮美。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敬畏之情。例如,“谁开一径破苍翠,对植松柏何森森”一句,通过问句和感叹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松柏森森的景象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又描绘了城郭、楼阁、园林等人文景观,通过这些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古原的繁华和美丽。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秋光、寒气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现了古原的季节和气候特点。 最后,诗人通过“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嵚崟”一句,表达了自己在欣赏古原美景时的心情和感受,也展现了自然景色的魅力和吸引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古原的美丽和壮观,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军南古原行数里,忽见峻岭横千寻。
谁开一径破苍翠,对植松柏何森森。
危根自迸古崖出,老色不畏莓苔侵。
修竹整整俨朝士,下荫石齿明如金。
遂登半岭望城郭,但见积霭索江浔。
冈陵稍转露楼阁,沙莽忽尽横园林。
秋光已逼花草歇,寒气况乘岩谷深。
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嵚崟。
龙门谁来此中凿,玉简不记何年沉。
泉声可听真众籁,泉意欲写无瑶琴。
斗回地势一如削,{左禾右罢}稏百顷黄差参。
横开三门两出路,却立两殿当崖阴。
深廊千步抵岩腹,桀木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倏忽

    读音:shū hū

    繁体字:倏忽

    短语:转眼间 一瞬间 转眼 一念之差 弹指之间 转手 瞬息 顷刻间 瞬时 转瞬 瞬 转瞬间 瞬间 一下子 转 刹那间 转脸 时而 一晃 倏

    英语:

  • 轻舆

    读音:qīng yú

    繁体字:輕輿

    意思:(轻舆,轻舆)
    轻车。
    晋·左思《吴都赋》:“轻舆按辔以经隧,楼船举颿而过肆。”
    宋·曾巩《游麻姑山》诗:“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嵚崟。”

  • 嵚崟

    读音:qīn yín

    繁体字:嶔崟

    意思:(嵚崟,嵚崟)
    高大;险峻。
    《文选张衡<思玄赋>》:“嘉曾氏之归耕兮,慕歷坂之嵚崟。”
    张铣注:“嵚崟,高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