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关山苦。
意思:岂知关山苦。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古风其十四》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雄劲的笔触,通过对边塞所见、所闻、所思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王朝征戍频繁、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造成生灵涂炭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倍受战祸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首联“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描绘了边塞的风沙弥漫,苍凉凄冷,经久不散。这里借边地荒凉,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颔联“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描绘了边塞秋天的景象,草木凋落,秋草枯黄,登高望远,只见戎狄的足迹。这一联写景雄浑寥廓,苍凉悲壮,直下开去,境界拓大,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背景。
颈联“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直接点明战争的残酷和边地的荒凉。这一联对仗工整,意蕴深厚。其中“空”“无遗”表达了无一生命之痕迹,无一寸土地之留存的荒凉景象。“边塞无遗堵”与“戎虏”纵横驰骋、猖獗一时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造成生灵涂炭的根源。
尾联“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表达了诗人对征战不息、农事荒废的哀怨和不满。“且悲就行役”一句承上启下,将诗人的情感由对战争的厌恶、对边地的悲凉、对征戍的哀怨带入了对天朝圣皇征战策略的批评。“安得营农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农业富国的理想。
全诗以雄劲的笔触,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造成生灵涂炭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倍受战祸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中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