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 边粟定储三百万,皋兰何必豫防秋。

边粟定储三百万,皋兰何必豫防秋。

意思:边疆的粮食稳定储备300,皋兰为什么一定要预先防备秋季。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注民生,表达了对下层民众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民众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首联“君心常与下民忧,嘉应为霖讵一州”,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关怀,认为应该为民众做更多的事情,不仅仅是关注一州的范围。这一句通过“常与下民忧”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关注和同情,而“嘉应”则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期望和鼓励。 颔联“梦绕金人云气满,笑回玉女电光流”,运用了神话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关怀和祝福。金人是传说中的神物,云气则是祥瑞的象征,而电光则是瞬间的力量和变化。这一联通过这些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美好祝愿和希望他们能够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颈联“已成沃野千箱望,岂事灵坛屡舞求”,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期望和鼓励。这一联通过“沃野千箱”和“灵坛屡舞”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期望和鼓励。沃野千箱形容的是丰收的景象,而灵坛屡舞则是指祭祀神灵的动作。这一联通过这些意象和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尾联“边粟定储三百万,皋兰何必豫防秋”,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这一联通过“边粟定储三百万”和“皋兰何必豫防秋”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这一联通过这些意象和语言,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下层民众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诗人的情感真挚、深沉,语言简练、有力,表现了诗人对民众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心常与下民忧,嘉应为霖讵一州。
梦绕金人云气满,笑回玉女电光流。
已成沃野千箱望,岂事灵坛屡舞求。
边粟定储三百万,皋兰何必豫防秋。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皋兰

    读音:gāo lán

    繁体字:皋蘭

    意思:(皋兰,皋兰)

    1.泽边的兰草。
    《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清露被皋兰,凝霜霑

  • 边粟

    读音:biān sù

    繁体字:邊粟

    意思:(边粟,边粟)
    犹边粮。
    《史记平准书》:“匈奴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
    宋·王珪《依韵和元参政喜雨》之四:“边粟定储三百万,皋兰何必豫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 三百

    读音:sān bǎi

    繁体字:三百

    意思:《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 防秋

    读音:fáng qiū

    繁体字:防秋

    意思: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旧唐书陆贽传》:“又以河·陇陷蕃已来,西北边常以重兵守备,谓之防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