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精卫词》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意思:口穿哪为空衔石,山上草木不全枝。

出自作者[唐]王建的《精卫词》

全文创作背景

《精卫词》是唐朝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有关。精卫填海的故事描述了一只名叫精卫的鸟,为了报复大海夺走了它的生命,决定用口中的石子和树枝填平大海。这个故事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成为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象征。 王建在创作《精卫词》时,可能受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启发,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精卫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借用这个故事寓言式地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王建的《精卫词》创作于唐朝,这个时代正值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因此,王建的《精卫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诗歌创作的特色和文化背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作者介绍 叶绍翁简介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关键词解释

  • 草木

    读音:cǎo mù

    繁体字:草木

    英语:vert

    意思: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

  • 空衔

    读音:kōng xián

    繁体字:空銜

    意思:(空衔,空衔)
    没有实权的官职。
    清·李玉《一捧雪搜杯》:“一箇太常空衔,何劳致谢?”

    解释:1.没有实权的官职。

  • 石山

    读音:shí shān

    繁体字:石山

    英语:tor

    意思:
    1.巖石积成的山。
    《诗周南卷耳》“陟彼砠矣”毛传:“石山戴土曰砠。”
    宋·郭熙《林泉高致画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