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贞女吟》 身外无一簪,何以供铅华。

身外无一簪,何以供铅华。

意思:身体外没有一个簪子,如何提供涂脂抹粉。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贞女吟》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爱情的期待和坚守。 首句“身外无一簪,何以供铅华”,直接点明女子的清贫生活,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最朴素的生活。这为后文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女子的真实和纯朴。 “饰行不饰容,浊水白藕花”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女子注重内在品质而非外在形象的价值观。她就像是一朵在污泥中生长的藕花,虽然环境恶劣,但却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藕心乱如丝,妾心圆如珠”两句,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她的心就像一串珍珠,圆润而饱满。这里也暗示了她的情感丰富而复杂,如同乱丝一般。 “丝乱端绪多,珠圆瑕纇元”两句,则是将情感和人生哲理结合在一起。情感如同乱丝,复杂而难以梳理;而人生则如同珠圆,虽然完美,但瑕疵是无法避免的。这两句表达了人生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只要坚守内心的高洁,总会遇到那个能理解并珍视你的人。 最后,“焉得偶君子,奉之此高节。所生虽至亲,此意安可说。”这两句是女子对爱情的期盼和坚守。她渴望能遇到一位君子,与他一同坚守高洁,即使面对亲人的不解,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爱情的期待和坚守,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身外无一簪,何以供铅华。
饰行不饰容,浊水白藕花。
藕心乱如丝,妾心圆如珠。
丝乱端绪多,珠圆瑕纇元。
焉得偶君子,奉之此高节。
所生虽至亲,此意安可说。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铅华

    读音:qiān huá

    繁体字:鉛華

    英语:lead powder used in cosmetics

    意思:(铅华,铅华)
    亦作“铅花”。

    1.妇女化妆用的铅粉。

  • 身外

    读音:shēn wài

    繁体字:身外

    意思:自身之外。
    晋·陆机《豪士赋》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谀之说。岂识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唐·杜甫《绝句漫兴》之四:“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