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刘成伯著作赴弋阳宰》 岂无一壶酒,岂无一鼎馔。

岂无一壶酒,岂无一鼎馔。

意思:难道没有一壶酒,难道没有一个鼎食物。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刘成伯著作赴弋阳宰》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祝愿。诗中通过对友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描述,展现了友人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 首先,诗中描述了友人过去的经历,包括他担任郡掾时的知名度和才识,以及他离开郡府后被推荐担任芸省郎,后来又出任江上县令的历程。这些描述展现了友人的才华和品德,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赞赏。 其次,诗中描述了友人治理江上县的情况,包括县中的风俗、精美的盘盂和乐器、药方等,展现了友人的能力和才干。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望和祝愿,希望他能够继续学习、做好县令工作,并著书立说,传承文化。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鼓励和勉励。诗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描写,但却通过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祝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真挚的送别诗,通过描述友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了友人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昨之官来,值君为郡掾。
当年已知名,是日才识面。
未久嗟还都,始应群公荐。
遂除芸省郎,出治江上县。
县剧素所闻,其俗到可见。
水精制盘盂,冰莹产郊甸。
鸣筝斲桐梓,雕饰杂宝绚。
有药化铜铅,方士多伏链。
君今齿尚壮,好学常不倦。
二者定非惑,吾言亦狂狷。
弦歌将有余,幸可穷经传。
归来期著书,箧楮盈百卷。
暮学此疏慵,无能守贫贱。
明朝君当行,勉勉自出饯。
岂无一壶酒,岂无一鼎馔。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一壶

    读音:yī hú

    繁体字:一壺

    意思:(一壶,一壶)

    1.一个盛物的葫芦。亦泛指一盛食之器。
    《战国策中山策》:“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