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意思:没有几亩田地荒园,草木动成林。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述帝王都中的群彦的行为,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帝王都的繁华景象,群彦们纷纷走出家门,关注着周围事物的变化。然而,诗中的主人公却选择闭门不出,只关注微不足道的事物,如牵牛、葵蓼等。这种行为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人们应该关注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局限于微小的细节。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东山傅的富贵生活,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东山傅能够不忘初心,即使身处富贵,也能自我遣怀,保持高尚的品格。然而,诗中的主人公却缺乏这种品质,只关注季节的变化和种瓜等琐事。 在诗中,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看法。他认为草木在春阳的照耀下都会绽放,但它们的美丽和价值却各不相同。葡萄虽然满架,但也会枯萎;石榴病弱,花色如同破旧的丝巾;葵花粲粲,但花梗太浅无法承受花头。这些自然现象提醒人们,万物皆有生老病死,兴衰荣辱,这是自然的规律。 最后,诗人呼吁人们应该像东山傅那样,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自我,关注更广阔的世界。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不要等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哲理,通过描述群彦的行为和自然现象,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这首诗适合那些喜欢思考人生和自然的人阅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彦。
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
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
牵牛与葵蓼,采摘入诗卷。
吾闻东山傅,置酒携燕婉。
富贵未能忘,声色聊自遣。
汝今又不然,时节看瓜蔓。
怀宝自足珍,艺兰那计畹。
吾归于汝处,慎勿嗟岁晚。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已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困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成林

    读音:chéng lín

    繁体字:成林

    英语:grow into forest

    详细释义:树木茂盛长成为森林。文选?枚乘?七发:『梧桐并闾,极望成林。』文选?颜延年?阳给事诔:『攒锋成林

  • 草木

    读音:cǎo mù

    繁体字:草木

    英语:vert

    意思: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

  • 无数

    读音:wú shù

    繁体字:無數

    短语:博 过剩 成千上万 重重 好多 多 过多 衮衮 洋洋 许多 浩大 诸多 很多 森 广大 丛 浩繁 累累 多多益善

    英语:number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