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刘牧殿丞通判建州》 人言何嗟别,曾此非旧知。

人言何嗟别,曾此非旧知。

意思:别人说什么都别,曾经这不是早知道。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刘牧殿丞通判建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 首联“平生交游少,海内寡与期”表达了诗人交游不广,希望与更多的人交往的心情,而“识君且恨晚,一见已将离”则表达了对与友人相遇的珍惜和离别的不舍。 颔联“人言何嗟别,曾此非旧知”直接点出了离别的必然性,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了解和信任。 颈联“借曰匪我旧,亦既接音词”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认为友人并非陌生人,而是已经通过音词建立了联系。 尾联“我今临流送,安顾俗所为”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尊重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离别的描绘,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友情,不要因为世俗的纷扰而忽略了身边的真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生交游少,海内寡与期。
识君且恨晚,一见已将离。
人言何嗟别,曾此非旧知。
借曰匪我旧,亦既接音词。
譬彼空林鸟,止息偶同枝。
忽有振翮去,尚尔鸣声悲。
我今临流送,安顾俗所为。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旧知

    读音:jiù zhī

    繁体字:舊知

    意思:(旧知,旧知)
    犹故交。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吾备旧知,故陈至情。”
    南朝·宋·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方舟析旧知,对筵

  • 人言

    读音:rén yán

    繁体字:人言

    英语:people\'s words

    意思:
    1.别人的评议。
    《左传昭公四年》:“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
    宋·苏轼《次韵滕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