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清泠山道人》 江头无事也,终必到烟萝。

江头无事也,终必到烟萝。

意思:上游没有事的,最终会到烟萝。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寄清泠山道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常忆清泠子,深云种早禾。万缘虽不涉,一句子如何。
踪迹诸峰匝,衣裳老虱多。江头无事也,终必到烟萝。》,它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清泠子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闲适心境的诗。 首句“常忆清泠子,深云种早禾。”就表达了诗人对清泠子的深深怀念,他可能是在清泠子那里学会了在深云中种植早禾的技术。这里的“早禾”可能象征着一种早熟、早丰收的希望,也可能象征着一种早熟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态度。 “万缘虽不涉,一句子如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闲适心境。“万缘”指的是所有的事物和关系,诗人表示虽然自己已经完全脱离了这些世俗的牵绊和困扰,但是他对“一句子如何”仍然抱有深深的疑问和期待,这可能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追求。 “踪迹诸峰匝,衣裳老虱多。”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可能经常在山中漫步,寻找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尽管他的衣服上有很多老虱子,但这并不影响他享受生活的乐趣。 “江头无事也,终必到烟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由和向往。他可能已经脱离了世俗的纷扰,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相信,只要他愿意,他一定能到达那个充满诗意和美好的地方——烟萝。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泠子的深深怀念,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闲适心境,以及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它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常忆清泠子,深云种早禾。
万缘虽不涉,一句子如何。
踪迹诸峰匝,衣裳老虱多。
江头无事也,终必到烟萝。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江头

    引用解释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读音:jiā

  • 无事

    读音:wú shì

    繁体字:無事

    意思:(无事,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
    《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注:“事谓征伐。”
    《史

  • 烟萝

    引用解释

    亦作“烟萝”。 1.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谓之“烟萝”。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诗:“更説 谢公 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璚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泛西湖》曲:“指点着六桥柳浪,三 竺 云峦, 石屋 烟萝。” 清 周準 《发朱砂庵经观音岩登石人峰》诗:“俯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