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答章传道见赠》 居然成懒废,敢复齿豪右。

居然成懒废,敢复齿豪右。

意思:在形成淤废,不敢再齿豪强。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次韵答章传道见赠》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于人生、历史、权力、富贵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生天地宇,同阅古今宙”两句,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历史感,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宏大的时空背景。 “视下则有高,无前孰为后”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辩证思考,高下、前后,都是相对的,视角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达人千钧弩,一弛难再彀”和“下士沐猴冠,已系犹跳骤”,通过对比达人和下士,诗人强调了人的品质和能力的重要性。 “欲将驹过隙,坐待石穿溜”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君看汉唐主,宫殿悲麦秀”两句,以汉唐主的兴衰更迭为例,展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鶢鶋非所养,俯仰眩金奏”和“髑髅有余乐,不博南面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享受和权力地位的淡泊。 “嗟我昔少年,守道贫非疚”两句,诗人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虽然贫穷但坚守道义,表达了诗人的道德坚守。 “自従出求仕,役物恐见囿”两句,揭示了人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可能会被物质所束缚。 “马融既依梁,班固亦事窦”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例子,表达了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妥协。 “效颦岂不欲,顽质谢镌镂”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向往美好的事物,但自己本性难以改变的事实。 “仄闻长者言,婞直非养寿”和“唾面慎勿拭,出胯当俯就”,则是诗人听从长者的教诲,学会了委曲求全,以屈求伸的生存之道。 最后的“居然成懒废,敢复齿豪右”,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自嘲,虽然成为了懒散的人,但也不再惧怕权贵。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考,诗人通过对于人生、历史、权力、富贵等主题的探讨,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并生天地宇,同阅古今宙。
视下则有高,无前孰为后。
达人千钧弩,一弛难再彀。
下士沐猴冠,已系犹跳骤。
欲将驹过隙,坐待石穿溜。
君看汉唐主,宫殿悲麦秀。
而况彼区区,何异一醉富。
鶢鶋非所养,俯仰眩金奏。
髑髅有余乐,不博南面后。
嗟我昔少年,守道贫非疚。
自従出求仕,役物恐见囿。
马融既依梁,班固亦事窦。
效颦岂不欲,顽质谢镌镂。
仄闻长者言,婞直非养寿。
唾面慎勿拭,出胯当俯就。
居然成懒废,敢复齿豪右。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居然

    读音:jū rán

    繁体字:居然

    短语:还 甚至于 还是

    英语:unexpectedly

    意思:I

    1.犹安然。形容平安,安稳。
    《诗大

  • 豪右

    解释

    豪右 háoyòu

    [rich and powerful family] 豪门大族。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后汉书·张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