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马粹老四明杂诗聊记里俗耳十首》

御史平囚日,郎中渡母年。
丰碑推笔妙,孤冢枕城偏。
白鹤空辽泬,黄蒿尚蔓延。
九源如可作,执驭故忻然。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历史故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某人的敬仰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御史平囚日,郎中渡母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御史平囚,表明故事发生的时代在唐朝中期,那时御史负责监察百官,整肃朝仪,有时也参与审讯平反冤狱。郎中是官名,当时负责水运,管理河道。囚犯服母,表示母亲已死,他已是无罪的人。颔联“丰碑推笔妙,孤冢枕城偏”,转而写诗人对那位郎中的景仰。这位郎中曾参与平反一桩冤狱,此举固然需要大公无私的品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然而一首碑文的诞生,也是要有才华的。所以诗人称赞他是文笔优美的丰碑的作者,并且他的生活经历又是那样感人,曾有一座孤冢“枕城”边,这位郎中此时却因母亲丧事在服孝之中,尽孝乃为人之本分。故而这一联中诗人既钦佩其品格又钦佩其文才。 颈联“白鹤空辽泬,黄蒿尚蔓延”,是诗人对那位郎中在服母丧期满之后生活的想象。这一联与全诗主题似乎关系不大,却恰好体现了诗人对那位郎中的关心和同情。空辽泬的白鹤与尚蔓延的黄蒿,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对比景致,用以映衬人物的不同命运。 尾联“九源如可作,执驭故忻然”,是诗人对那位郎中的祝愿和追求。九源是地名,那位郎中如果还健在的话,诗人希望他能够重新执驭,继续为朝廷效力。 全诗通过对一个历史故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那位郎中的钦佩、同情、关心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愿意效仿前贤的高尚品格和愿效力的思想感情。语言质朴自然,抒情真挚而感人。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历史故事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语言精炼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情感丰富、语言优美的好诗。
创作背景
宋舒坦的《和马粹老四明杂诗聊记里俗耳十首》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地域文化背景:这组诗描写了四明(今浙江宁波地区)的地域文化、风俗民情,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 2. 社会历史背景:诗歌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为文学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同时,宋代的诗歌创作也更加注重表现个性和情感,这也为这组诗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背景。 3. 个人创作背景:舒坦是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他曾在四明地区任职,对当地的文化和风情有深入的了解和感受。这组诗可能是他在任职期间或者游览四明地区时所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感受和理解。 综上所述,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地域文化、社会历史和个人经历等多个方面有关,是舒坦对四明地区文化和风情的艺术再现。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