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对酒》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意思:爵公侯伯子男,都爱护百姓,以升降幽明。

出自作者[魏晋]曹操的《对酒》

全文赏析

《对酒》属于乐府诗《相和歌·相和曲》。同《度关山》一样,都是表达作者政治理想的诗篇。此诗描写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欢乐景象。
对酒高歌,激起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登、国富民足、 路无拾遗、人人皆得寿终。这些作为诗人的理想社会令人神往。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构想诚然是美妙的。然而,诗人却不得不面对战火不断、百姓痛苦地呻吟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实在是太大 了。可以说,诗人描绘的社会和人生理想是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生发的。其精神支柱和思想渊源,主要是儒家的,同时也有法家和道家的。一般认为,曹操尚法。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应该说他具有外法内儒的特征。
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是由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曹操是一个想有作为的古代政治家。他生逢乱世,皇帝昏庸,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当时东汉社会黑暗,与诗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正好相反:官吏作威作福,主上昏庸无能;宰相大臣不忠不良,无股肱之效;刑法混乱无绪,民事纠纷激化;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政府不惜民力,劳役无度,连头发花白的老人都未能幸免;任用官吏,不察善恶,苛榨百姓以为能;牢狱人满为患,地方官吏滥杀无辜以为功;兵连祸结,人命危浅;如是等等。诗人“忧世不治”,希望通过整治,能出现太平盛世。
全诗用灵活的、自由的句式,语气顿断,意绪连贯,“采用颂的形式”(陈贻焮《论诗杂著·评曹孟德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虽然涉及“雨泽如此”之类的自然对人的恩赐,但主要是人事以及与人事密切的君王、官吏、选举、礼法和人和人之间的亲和等,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班白不负戴。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作者介绍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关键词解释

  • 黜陟幽明

    引用解释

    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 传:“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唐 陈子昂 《上军国利害事·出使》:“昔 尧 舜 氏不下席而天下理者,盖黜陟幽明能折中尔。”亦作“ 黜幽陟明 ”。《宋书·邓琬传》:“孤以不才,任居藩长,大惧宗稷,歼

  • 伯子

    读音:bǎi zǐ

    繁体字:伯子

    意思:I

    1.古代弟为兄卜葬时,祝辞中对兄长的称唿。
    《礼记杂记下》:“祝称卜葬虞,子孙曰哀,夫曰乃,兄弟曰某,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
    孔颖达疏:

  • 公侯

    读音:gōng hóu

    繁体字:公侯

    意思:
    1.公爵与侯爵。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汉·班固《白虎通爵》:“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

  • 侯伯

    读音:hòu bó

    繁体字:侯伯

    意思:
    1.侯爵与伯爵。
    《周礼春官典命》:“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

    2.泛指诸侯。
    汉·班固《答宾戏

  • 子男

    读音:zǐ nán

    繁体字:子男

    意思:
    1.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
    《国语郑语》:“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
    宋·梅尧臣《淮南遇梵才吉上人》诗:“我从湖上去,微爵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