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入峡》 野戍荒州县,邦君古子男。

野戍荒州县,邦君古子男。

意思:野戌边远州县,邦君古代子爵、男爵。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入峡》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长江及周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联“自昔怀幽赏,今兹得纵探。长江连楚蜀,万派泻东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曾向往此地幽雅景色的怀念,如今得以纵情欣赏。长江连通了楚地和蜀地,万流齐发,奔腾向南,描绘出了长江的宏伟气势。 颔联到颈联,作者详细描绘了长江的各个景色,如合水奔腾而来如闪电,黔地的碧波绿得像蓝草一样,入峡时的艰难险阻,山水之间的生动景象,以及深浅不一的涧水等。这些描绘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随后,作者又描绘了崖竹、石楠、飞泉、怪石、绝涧、樵童、人烟、沙岸等景色,这些细节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在尾联中,作者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认为黄精草都应用来充饥,但人不会因为过度消耗自然资源而衰败,暗含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之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长江及周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之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描绘生动,是一首优秀的自然风景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昔怀幽赏,今兹得纵探。
长江连楚蜀,万派泻东南。
合水来如电,黔波绿似蓝。
余流细不数,远势竞相参。
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
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
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
坠崖鸣窣窣,垂蔓绿毵毵。
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
绝涧知深浅,樵童忽两三。
人烟偶逢郭,沙岸可乘篮。
野戍荒州县,邦君古子男。
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
闻道黄精草,丛生绿玉篸。
尽应充食饮,不见有彭聃。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子男

    读音:zǐ nán

    繁体字:子男

    意思:
    1.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
    《国语郑语》:“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
    宋·梅尧臣《淮南遇梵才吉上人》诗:“我从湖上去,微爵轻

  • 邦君

    读音:bāng jūn

    繁体字:邦君

    意思:
    1.古代指诸侯国君主。
    《书伊训》:“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孔传:“诸侯犯此,国亡之道。”
    《后汉书阴识传

  • 野戍

    读音:yě shù

    繁体字:野戍

    意思:指野外驻防之处。
    北周·庾信《至老子庙应诏》诗:“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
    明·刘基《杀气》诗:“夜哭城笳里,朝烟野戍傍。”
    清·吴伟业《郯城晓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