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满江红·袅袅春幡》 褭褭春幡,恰十日、又逢元夕。

褭褭春幡,恰十日、又逢元夕。

意思:袅袅春幡,正好十天、又遇到元夕。

出自作者[宋]刘鉴的《满江红·袅袅春幡》

全文创作背景

《满江红·袅袅春幡》是宋朝刘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以“立春”为题材的作品,主要写了立春时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词中未提及具体的创作背景,但我们可以根据词的内容和宋代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一些推测。 首先,从词中描绘的立春景象来看,当时社会风俗丰富,人们生活富足,对立春这个重要的节气非常重视,有各种庆祝活动,这反映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其次,词中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可能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代的繁荣社会、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褭褭春幡,恰十日、又逢元夕。
人正在、景清堂上,金樽娱客。
蜡炬红摇花外竹,宝香清透边石。
听儿童、父老说青原,东风国。
平易政,人皆悦。
真实念,天知得。
想旌旗一路,又添春色。
满眼变成金色界,举头身近琼楼月。
问明年、何处著鳌山,蓬莱北。

关键词解释

  • 十日

    读音:shí rì

    繁体字:十日

    意思: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尧命后羿射落九日。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淮

  • 褭褭

    引用解释

    亦作“裊裊”。 1.摇曳不定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平衢修且直,白杨信裊裊。”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玉鞭裊裊,如龙骄骑。” 黄节 《春夜与菑叟过小素梅阁听曲》诗:“褭褭春幡原曩见,深深帘烛又宵来。”

    2.纤长柔美貌。 南朝 梁 王台卿 《陌上桑》诗之四:“鬱鬱陌

  • 春幡

    读音:chūn fān

    繁体字:春幡

    意思: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前蜀·牛峤《菩萨蛮》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