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具茨颂》 西羌不庭,王师濯濯。

西羌不庭,王师濯濯。

意思:西羌不庭,王肥壮。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具茨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扬韩公的诗,表达了对韩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首联“帝省具茨,在国南屏”,描绘了韩公在国都南面的屏障之地,为天子效力,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颔联“笃生韩公,补天子圣”,表达了上天对韩公的恩赐,他为天子补充了圣明。 接下来的几联,描述了韩公的品德和功绩。他无论在哪个职位上,都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道德品质,他宣扬正义,维护四方秩序,平定西羌叛乱,受到天子的信任和尊重。 颈联“四方维则,归补我衮职”,表达了韩公的行为准则和责任,他为天子弥补衮职的不足。 尾联“公虽归止,四方以无悔”,表达了人们对韩公的感激之情,他虽然已经离开,但他的功绩和影响仍然存在,人们不会后悔曾经有他这样的领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对韩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和对道德品质的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帝省具茨,在国南屏。
笃生韩公,补天子圣。
文武韩公,其德庭方。
靡职不宜,乃宣力四方。
四方维则,归补我衮职。
西羌不庭,王师濯濯。
奏功不时,公请命行。
公出抚师,王师矨矫。
羌戎震惊,其薮泽是狩。
复我王土,将筑於河之浒。
人亦有言,功不在初,其溃於成。
阴有齿牙,以猾覆城。
天子圣神,知我公孔武。
公虽归止,四方以无悔。
京师之屏,公曰维许乐土。
赫赫王命,北门是处。
公治北门,有条有叶。
夷根披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濯濯

    读音:zhuó zhuó

    繁体字:濯濯

    短语:

    英语:bare

    意思:
    1.光明貌。
    《诗商颂殷武》:“赫赫厥声,濯濯厥灵。”
    郑玄笺

  • 西羌

    读音:xī qiāng

    繁体字:西羌

    英语:Xiqiang

    意思:西汉时对羌人的泛称。亦指东汉·羌人内徙定居在金城、陇西、汉阳等郡的一支。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本

  • 不庭

    读音:bù tíng

    繁体字:不庭

    意思:
    1.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
    《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
    杜预注:“下之事上皆成礼于庭中。”
    杨伯峻注:“庭,动词,朝于朝庭

  • 王师

    读音:wáng shī

    繁体字:王師

    英语:An emperor\'s army

    意思:(王师,王师)
    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
    《诗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