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ù tíng
繁体字:不庭 意思: 1.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 《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 杜预注:“下之事上皆成礼于庭中。” 杨伯峻注:“庭,动词,朝于朝庭也。九年《传》云‘宋公不王’故此云以讨不庭。此不庭为名词,义为不庭之国。” 《汉书赵充国传》:“鬼方宾服,罔有不庭。” 颜师古注:“庭,来帝庭也。” 宋·王安石《上 解释:1.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
2.无道;叛逆。
3.不出门庭。《庄子.山木》"庄周反入,三月不庭。"一说,庭当读为"逞"。不逞,不快。见清王念孙《读书杂志.庄子》。 详细释义:1.不朝于王庭,指背叛的诸侯不来朝贡。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杜预?注:『下之事上皆成礼于庭中。』亦作『不亭』。 2.不直。亦作『不亭』?『弗庭』。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bt
【拼音】bùtíng
【包含不庭的诗词】
《旧将》
彊弩当年讨不庭。 功成身退炳丹青。 囊沙泽畔知兵法,聚米山前识阵形。 骥老未甘秋伏枥,剑閒犹觉夜衝星。 分茅锡土传家牒,钟鼎还须为勒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