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汪洋而海有受,气突兀而山不移。
意思:汪洋,海有接受性,气突兀而山不移。
出自作者[宋]释正觉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意象性的诗歌。诗人借助云、谷、海、山等自然元素,表达了人生的态度和境界。
首句“云无心而不羁”,运用了云的意象,表现了人生的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云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风的吹动而自由飘荡,这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而“不羁”二字,则表达了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
次句“谷有应而相宜”,则运用了谷的意象,表现了人生的和谐、相应的态度。谷能回应周围的环境,与之相适应,这体现了人生的顺应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寂住通感,圆明了知”一句,则表达了人生的静心通悟、明了万物的境界。通过寂静的修行,能够达到通感一切的境界,进而明了万物的本质。
“性汪洋而海有受,气突兀而山不移”一句,则运用了海和山的意象,表现了人生的性情和气魄。海的性质是汪洋浩渺,能够包容一切,这体现了人生的宽广胸怀;山的形态是高耸突兀,坚定不移,这体现了人生的坚毅精神。
最后一句“百年身后所须物,问取南阳忠国师”,则表达了人生对于身后事物的态度。诗人认为,百年之后所需之物,应该向南阳忠国师询问,这体现了人生对于未来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哲理性强,通过自然元素的运用和意象的营造,表现了人生的态度和境界。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流畅,韵律感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