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致政王殿丞逍遥亭》 与物无对,无内无外。

与物无对,无内无外。

意思:与动物没有回答,无论内外。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致政王殿丞逍遥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庄子的赞美,表达了对庄子思想的热爱和向往。诗中通过描绘庄子的著作和思想,以及庄子逍遥游的哲学理念,表达了庄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和独特魅力。 首先,诗中提到了庄子著书五十二篇,特别强调了他在逍遥游方面的致意。这表明庄子在逍遥游方面的研究深入,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着,诗中表达了对庄子思想的追随和向往。作者认为,庄子思想中的“幽人”和“俗士”的观念,是庄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只有那些真正理解庄子思想的人,才能真正领悟逍遥游的真谛。 在描述逍遥游时,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如“一蛇一龙”、“以无为当有”、“以守雌为雄”等,这些比喻和象征形象地表达了逍遥游的核心观念。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庄子在观察万物变化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刚直和寂寞。这些描述进一步展现了庄子的独特魅力和思想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庄子思想的赞美和追随,表达了作者对庄子思想的热爱和向往。通过描绘庄子的著作和思想,以及逍遥游的核心观念,这首诗展现了庄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和独特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漆园著书五十二,致意最在逍遥游。
後来作者逐音响,百一未必知庄周。
幽人往往泥出处,俗士不可与庄语。
逍遥如何,一蛇一龙。
以无为当有,以守雌为雄。
与物无对,无内无外。
与民成功,有物有对。
左肘生杨观物化,右臂为鸡即时夜。
果若乘气有待游,如何六气无穷谢。
天之苍苍非正色,道真微妙安可得。
利害丛中火甚多,此心寂寞谁能识。
丈人春秋诚未高,视听聪明齿牙牢。
所为淳拙有深越,持置酷似巨山陶。
平生刚直折不得,目送飞鸿向宾客。
<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无对

    引用解释

    1.无双;无敌。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真可谓倾国倾城,无对自伤者也。”《南史·任昉传》:“时 琅邪 王融 有才儁,自谓无对当时,见 昉 之文,怳然自失。” 唐 皇甫冉 《同李苏州伤美人》诗:“歌舞尝无对,幽明忽此分。”《三国志平话》卷中:“ 赵云 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

  • 无内

    引用解释

    犹言无穷小。与“无外”相对。《淮南子·精神训》:“无外之外至大也,无内之内至贵也。” 高诱 注:“无内言其小。” 汉 蔡邕 《汝南周巨胜碑》:“沉静微密,沦於无内;宽裕弘博,含乎无外。”

    不接纳。内,“ 纳 ”的古字。《史记·留侯世家》:“鯫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 秦 地可尽王,故听之。”

    读音

  • 无外

    读音:wú wài

    繁体字:無外

    意思:(无外,无外)

    1.谓古代帝王以天下为一家。
    《公羊传隐公元年》:“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
    何休注:“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绝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