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长安感怀》 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

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

意思:空将灞陵酒,酒送向东边的人。

出自作者[唐]李频的《长安感怀》

全文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短短几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细节画面,表达了诗人迫切的科举入第愿望和依依惜别的情思。 首句“一第知何日”是全诗的诗眼,它凝神于会通当前与未来的重大问题,表达了急切的盼望入第的心情。然而,从何时才能中第,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连诗人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泛泛而发“何日”的疑问。次句“全家待此身”紧承上句,说明了第的关键在于诗人自己。诗人全家都在翘首以待,而这一切,都是以诗人的及第为前提的。这就把全家人对焦灼期待的心情和诗人迫切追求的志向都表现出来了。 三、四两句“空将灞陵酒,酬送向东人”,是全诗的精彩之笔。“灞陵”原是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旧都城霸陵的所在地。汉代送客至此,多要饮饯一杯,后世遂称送客亭为“灞陵”。贾岛曾写有《送东人》诗,其中两句云:“灞岸晴来送别时,草一枝花少云。”这里借用“灞陵”这个典故,既与《送东人》诗相照应,又再一次点出必须及第的消息。从诗句声调上说,这两句诗用平声语,为末句“向东人”的押韵作好铺垫。“空将”两字把诗人那种热切期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向东人”三字写得特别亲切,因为诗人自己就要离开家乡向东而去,但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了全家人殷切的期待和关心。 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但言近旨远,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迫切的科举入第愿望和依依惜别的情思。 总的来说,《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科举入第的热切盼望和依依惜别之情。诗中运用典故、语言质朴、含义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追求和对亲人的眷恋。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
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
作者介绍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

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关键词解释

  • 灞陵

    读音:bà líng

    繁体字:灞陵

    意思:古地名。本作霸陵。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汉文帝葬于此,故称。
    三国·魏改名霸城,北周·建德二年废。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知灞陵夜猎,犹是

  • 东人

    读音:dōng rén

    繁体字:東人

    意思:(东人,东人)

    1.《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
    朱熹集传:“东人,诸侯之人也。”本指西周统治下的东方诸侯国之人,后泛指陕以东之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