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又和二首》 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

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

意思:其中有寂寞人,从知道圆觉得性。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又和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夏日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 首两句“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描绘了西风扫除暑热的场景,仿佛是古代的霍去病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这两句诗充满了力量和动感,使人仿佛看到了夏日炎炎中一股清新的风吹过,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疏沟满莲塘,扫叶明竹迳”,描绘了池塘中莲叶繁茂,竹林中落叶清晰可见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觉醒的内心状态。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虽然他感到孤独和寂寞,但他知道自己的内心已经达到了圆满的觉悟。这种觉悟可能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可能来自于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最后两句“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则描绘了一只小猴从睡梦中醒来,笑了起来,窗外安静无声。这两句诗充满了生动和活泼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心态。小猴的笑声和窗外的安静形成了一种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并没有让人感到消极或失落,反而让人感到一种自我觉醒和自我认知的喜悦。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
疏沟满莲塘,扫叶明竹迳。
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
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自知

    读音:zì zhī

    繁体字:自知

    英语:know

    意思:
    1.认识自己;自己明瞭。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鲁昭公曰

  • 寂寞

    读音:jì mò

    繁体字:寂寞

    短语:寂 众叛亲离 落寞

    英语:lonesome

    意思:
    1.空虚无物。
    《吕氏春秋审分》:“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

  • 中有

    读音:zhōng yǒu

    繁体字:中有

    意思:即中阴。
    《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薀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
    《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 觉性

    读音:jué xìng

    繁体字:覺性

    意思:(觉性,觉性)
    佛教语。谓能断离一切迷惘而开悟真理的本性。
    南朝·梁·沈积《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序》:“莫能精求,互起偏执,乃使天然觉性自没。”
    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