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一作李端诗)》 半夜中峰有磬声,偶逢樵者问山名。

半夜中峰有磬声,偶逢樵者问山名。

意思:半夜中峰有磬声,偶然遇到砍柴的人问山名。

出自作者[唐]卢纶的《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一作李端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半夜中峰有磬声,偶逢樵者问山名》是一首描绘山中生活的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和对山中生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首联“半夜中峰有磬声,偶逢樵者问山名”直接引入主题,深夜时分,在中峰山上响起磬声,诗人偶然遇到一个樵夫,便向他询问山名。这一联以深夜磬声和樵夫的问话为引子,为整首诗定下了静谧、清幽的基调。 颔联“上方月晓闻僧语,下路林疏见客行”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清晨的景象。僧人在山顶的寺庙中诵经,月亮已经落下,天已渐明,客人在树林稀疏的小路上行走。这一联通过对僧语和客行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山中清晨的宁静和祥和。 颈联“野鹤巢边松最老,毒龙潜处水偏清”则是对山中生物的描绘。野鹤在老松树上筑巢,水中的毒龙深藏不露,但水质却十分清澈。这一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将山中的野鹤和毒龙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山中的清净和自然。 尾联“愿得远公知姓字,焚香洗钵过浮生。”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能被远公(即慧远)知道,过上清净、闲适的生活。这一联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和对山中生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对静谧、清幽的山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野鹤、毒龙等山中生物的观察,展现了自己对自然和清净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希望能过上清净、闲适的生活的愿望,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半夜中峰有磬声,偶逢樵者问山名。
上方月晓闻僧语,下路林疏见客行。
野鹤巢边松最老,毒龙潜处水偏清。
愿得远公知姓字,焚香洗钵过浮生。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关键词解释

  • 半夜

    读音:bàn yè

    繁体字:半夜

    英语:midnight

    意思:
    1.一夜的一半。
    唐·皎然《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诗:“从他半夜愁猿惊,不废此心长杳冥。”
    《儿女英雄传

  • 声偶

    读音:shēng ǒu

    繁体字:聲偶

    意思:(声偶,声偶)
    指诗文中字词音节的对偶。
    宋·欧阳修《<苏氏文集>序》:“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摘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