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寻司勋李郎中不遇》 知己知音同舍郎,如何咫尺阻清扬。

知己知音同舍郎,如何咫尺阻清扬。

意思:知道自己知道音同舍郎,如何阻止清扬近在咫尺。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寻司勋李郎中不遇》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知己知音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首联“知己知音同舍郎,如何咫尺阻清扬。”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出了知己知音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颔联“每恨蒹葭傍芳树,多惭新燕入华堂。”诗人通过描述距离的遥远,表达了对知己的思念之情。颈联“重花不隔陈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墙。”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好的事物,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尾联“唯有早朝趋凤阁,朝时怜羽接鸳行。”诗人以早朝为背景,表达了对知己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描绘知己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间的珍视。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早朝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此外,这首诗的用词和结构也值得称赞。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蒹葭”、“新燕”、“重花”、“修竹”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也运用了许多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音乐感。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知己知音同舍郎,如何咫尺阻清扬。
每恨蒹葭傍芳树,多惭新燕入华堂。
重花不隔陈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墙。
唯有早朝趋凤阁,朝时怜羽接鸳行。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清扬

    读音:qīng yáng

    繁体字:清揚

    意思:(清扬,清扬)

    1.谓眼球明亮,黑白分明。
    《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毛传:“清扬,眉目之间婉然美也。”

  • 咫尺

    解释

    咫尺 zhǐchǐ

    (1) [very close]∶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small]∶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 知音

    读音:zhī yīn

    繁体字:知音

    短语:至交 忘年交 挚友 好友 契友 密友 莫逆之交

    英语:bosom friend

    意思:
    1.通晓音律。

  • 知己

    读音:zhī jǐ

    繁体字:知己

    短语:亲昵 不分彼此 情同手足 近乎 血肉相连 如胶似漆 挚 亲密无间 亲密 密切 亲切 千丝万缕 心心相印 恩爱 如鱼得水 亲近 形影不离 亲 亲爱 近 水乳交融 接近

  • 同舍

    引用解释

    所弃相同。《韩非子·奸劫弑臣》:“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

    1.共居一舍。舍,馆舍或官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与诸生同舍。”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